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发展.doc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发展.doc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发展    出guo教师资格考试栏目“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发展”希望可以帮到广大考生,更多信息,的更新!    识记: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的心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整个成长过程。    2、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婴儿期(1个月~1岁、(3)幼儿早期(1岁~3岁)、(4)幼儿期(学龄前期)(3岁~6岁)、(5)童年期(学龄初期)((6岁~11、12岁)、(5)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6)青年期(学龄晚期)(14、15岁~17岁)。    4、遗传素质:遗传是生物性状的在逐代传递,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机能等特性都可以一代一代的遗传。所有遗传的生物性状,统称遗传素质。    5、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积极的因素是儿童的需要。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斗争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领会: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性。    (1)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个体差异。     应用: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心理因素。    (1)客观因素。A、生物因素:遗传素质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基础,同时也能限定发展幅度。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使心理发展处于准备状态。B、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使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水平。    (2)主观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积极的因素是儿童的需要。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斗争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内容仅供参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