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5 发布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国文化与历史人物概述》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与历史人物概述课程代码:05696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国文化与历史人物概述》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专业考试计划中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系统讲述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文化的实质与特征,历史人物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此弘扬中华文明的精华,升华人文精神,为游戏软件开发技术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提供历史文化基础与背景。(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中,中国文化是从纵的方面概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线索,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则是从横断面讲述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两方面的内容相互作用,构成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的丰富图景。学习本课程,既要从纵的方面了解中国文化发展的过程,也要从横的方面把握各个时代文化的特征,以及各个时代的文化代表人物的生平及事迹。对重要史实与人物,更应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本专业的诸多基础与专业课程密切相关。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游戏概论、艺术设计基础、游戏作品赏析、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游戏文化与心理学等,本课程提供文化底蕴与文化意境的支撑,为专业学习与专业创意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是一门历史基础课程,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学历史课,对基本历史概念有一定基础,应该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学习与理解,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素养,提高对于历史文化与历史人物的理论分析能力。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文化与历史文化(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掌握“文化”的基本内涵,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与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程作好必要的准备。(二)课程内容1、文化的定义2、文化与文明3、历史文化与历史人物4、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三)考核知识点1、文化的基本定义2文化与文明3、四大文明古国与中国历史文化4、学习、研究历史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四)考核要求1、重点 (1)识记:文化、文明,E·B·泰勒,(2)领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3)简单应用:历史文化与现时代(4)综合应用:历史文化与游戏软件开发2、次重点(1)识记:文明时代(2)领会:文化热(3)简单应用:(4)综合应用:3、一般(1)识记:四大文明古国(2)领会:(3)简单应用:(4)综合应用: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发生──远古时代(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远古时代文化萌芽及其生长的环境及其特点,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中国大地上的分布,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的典型特征,神话传说所透露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增强对远古文化的认识与把握。(二)课程内容1、中国境内的古人类(1)中国文化之源(2)中国的远古祖先2、中国文化的产生(1)旧石器时代文化(2)新石器时代文化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1)盘古开天地(2)黄帝与神农氏(3)伏羲与女娲(4)后羿射日(5)尧、舜、禹(6)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4、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点(1)早熟性(2)多样性(三)考核知识点1、中国文化之源2、中国的远古祖先3、不同类型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4、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5、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点(四)考核要求1、重点(1)识记:北京猿人,元谋人,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帝,炎帝(神农氏)、伏羲氏、女娲氏,尧、舜、禹(2)领会:猿人,涿鹿大战,阪泉大战(3)简单应用: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特征(4)综合应用:中国猿人的发现及其意义,火的使用的意义,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点2、次重点(1)识记:仓颉,蚩尤,后羿(2)领会: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三大文化集团(3)简单应用:原始人与动物的区别(4)综合应用:神话传说中反映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3、一般(1)识记:岐伯,嫘祖,皋陶,伯益(2)领会:疑古思潮(3)简单应用:后羿射日的寓意,禅让的传说及其意义(4)综合应用: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幼稚时代──夏商时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文化从史前史到文明史的过程及幼稚时代文化的内容及其特征,了解考古学意义上的文化的内容,从而认识古代人类创造文化的艰辛,进一步理解和把握神本文化的实质。(二)课程内容1、夏文化的猜测(1)鲧、禹治水(2)二里头文化(3)夏文化的性格特征2、殷商文化的内容及实质(1)殷商神本文化(2)商汤伐桀(3)盘庚迁殷(4)妇好出征(5)暴虐的商纣王(6)微子、箕子与比干(7)周文王姬昌(8)牧野之战(9)殷商时期的青铜器(10)殷商文化的实质3、殷商文化的幼稚性格 (三)考核知识点1、夏王朝由治水到立国的过程2、二里头文化3、夏文化的性格特征4、殷商神本文化的内容及实质5、商汤、盘庚6、末代暴君商纣王7、周的兴起与文王姬昌8、殷商时期的青铜器9、殷商文化的幼稚性格(四)考核要求1、重点(1)识记:鲧、禹治水的传说,商汤伐桀,盘庚迁殷(2)领会:鲧、禹治水方法的异同(3)简单应用: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4)综合应用:殷商神本文化的内容、实质及幼稚性格2、次重点(1)识记:牧野之战,商纣王,周文王姬昌(2)领会: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反映的生产力发展水平(3)简单应用:二里头文化的特征(4)综合应用:3、一般(1)识记:微子、箕子与比干,伊尹、傅说(2)领会:殷商神本文化形成的原因(3)简单应用:“司母戊”大方鼎的形制及其出土的意义(4)综合应用:夏、商文化对后代中国文化的影响第四章中国文化“人本”特征的初步定型──西周时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由“神本”向“人本”过渡的历史进程,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宗法制的形成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走向的影响,加深对古代文化创造的理解。(二)课程内容1、西周人本文化的形成(1)西周的农业经济(2)西周的重民传统(3)仁爱的古公亶父(4)武王伐商(5)周公的德政2、西周人本文化的特征 (1)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的完善(2)周礼的制作(3)姜子牙的传说(4)楚庄王问鼎中原3、西周文化的性格(1)农业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2)注重血缘亲缘关系,提倡孝道(3)讲礼崇仪,规矩行事(4)孝(5)礼4、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家天下”与“家国同构”长期延续(2)家族制度长盛不衰(3)等级观念严重,等级制度森严(4)血缘亲缘关系发达,人际关系复杂(5)强调伦常,提倡忠孝(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三)考核知识点1、古公亶父迁周2、武王伐商的进程3、周公的德政4、西周人本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5、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宗庙祭祀制度)6、周公制礼7、姜子牙的谋略及其传说8、楚庄王问鼎中原9、周幽王烽火戏诸侯10、西周文化的性格11、西周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四)考核要求1、重点(1)识记:古公亶父,武王伐商,周公,姜子牙(2)领会:西周人本文化的形成、“天命靡常”的理论(3)简单应用:西周宗法制的内容(4)综合应用:西周文化的性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次重点(1)识记:周礼的内容、“孝”的含义(2)领会:西周的农业经济,西周人本文化的特征,家天下,家国同构(3)简单应用: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意义,举行宗庙祭祀活动的目的(4)综合应用:西周文化由“神本”向“人本”转变的原因3、一般(1)识记:周幽王,中国充当过统治家族的家族 (2)领会:周礼的目的,为子之礼、学生之礼(3)简单应用:西周分封诸侯的类型(4)综合应用:嫡长子继承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中国文化的辉煌时代──春秋战国时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春秋战国中国文化辉煌发展的时代背景、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意义与特点,研究儒、道、法、墨等学派的学术主张,从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加深对于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传统的理解与认知。(二)课程内容1、春秋战国文化辉煌的背景(1)社会经济高度发达,铁器的使用(2)政治形势复杂多样(3)学术争鸣活泼活跃(4)百家争鸣(5)稷下学宫(6)李悝、范蠡、吕不韦(7)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2、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1)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2)中华思想文化宝库的初步形成(3)第一批流芳千古的文化典籍(4)老子的道、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5)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6)道家思想──从老子到庄子(7)法家思想──从商鞅到韩非(8)墨家思想──从墨子到“墨辩”再到游侠(9)其他主要学派:邹衍、孙武、吴起、孙膑、公孙龙、惠施、苏秦、张仪、吕不韦、刘安、许行3、春秋战国文化趋一性特征(1)统一的市场已经形成(2)趋于一致的政治制度业已建立(3)统一的华夏民族业已出现4、春秋战国文化的争斗性格(1)政治争霸(2)军事争胜(3)经济争利(4)思想争鸣(5)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6)弭兵运动(三)考核知识点 1、春秋战国文化辉煌的背景2、百家争鸣3、春秋战国文化元典性特征的主要体现4、老子的道5、孔子的仁6、墨子的兼爱7、法家的法、术、势8、诸子著述9、春秋战国文化趋一性特征10、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四)考核要求1、重点(1)识记:孙武、吕不韦、公孙龙、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西门豹(2)领会:老子的道,孔子的仁,墨子的兼爱,法家的法、术、势(3)简单应用:儒家六经与四书的基本内容(4)综合应用:百家争鸣的起因及其意义,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历史意义2、次重点(1)识记:李悝、范蠡、孟尝君、信陵君(2)领会:稷下学宫,胡服骑射(3)简单应用:诸子著述的主要内容(4)综合应用:3、一般(1)识记:弦高(2)领会:兵符制度(3)简单应用:(4)综合应用:性善论与性恶论第六章中国文化的统一与一统──秦汉时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秦汉时期中国大一统实现的历史背景、大一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以及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重大影响,深入把握秦汉文化的性格体现,从而加深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主体性的认识。(二)课程内容1、统一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归宿(1)中国文化统一的地理地貌原因(2)中国文化统一的地理位置原因(3)中国文化统一的地理环境原因(4)中原与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2、秦汉文化大一统特征形成的背景(1)文化统一的完成(地同域、书同文、币同形、度同制、行同伦)(2)小农经济的呼唤 3、秦汉文化大一统的特征(1)皇帝制度的创建与初步完善(2)思想领域专制统治的初步实现(3)秦始皇嬴政(4)汉高祖刘帮(5)汉武帝刘彻(6)董仲舒4、秦汉文化宏阔壮丽的特征(1)空前规模的秦汉帝国(2)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3)雄伟壮丽的文化制作(4)难以逾越的学术高峰(5)万里长城(6)阿房宫(7)秦始皇陵(8)长安城(9)陈胜吴广起义(10)楚霸王项羽(11)韩信(12)卫青、霍去病(13)司马迁与《史记》(14)司马相如与汉赋(15)汉光武帝刘秀5、秦汉文化的性格(1)踌躇满志,不可一世(2)勇于开拓,敢于历难(3)孟姜女的传说(4)徐市(福)入海求仙(5)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传说(6)焚书坑儒(7)丝绸之路(8)张骞通西域(9)苏武牧羊(10)班超独定西域(三)考核知识点1、统一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归宿2、中国文化大一统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3、地同域、书同文、币同形、度同制、行同伦等政治措施实施的深远意义4、秦汉文化大一统的特征5、思想领域专制统治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6、秦汉文化宏阔壮丽的特征7、秦汉时期建筑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8、《史记》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巨大意义 9、秦汉时期的对外开拓对后世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四)考核要求1、重点(1)识记:秦始皇嬴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帮、韩信、汉武帝刘彻、卫青、霍去病、董仲舒、汉光武帝刘秀(2)领会:地同域、书同文、币同形、度同制、行同伦,陈胜吴广起义,司马迁与《史记》,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苏武牧羊,班超独定西域(3)简单应用:皇帝制度的创建与初步完善,思想领域专制统治的初步实现,秦汉时期最主要的文化制作(4)综合应用:统一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归宿,秦汉时期主要的学术成就与大一统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2、次重点(1)识记:李斯,贾谊、扬雄,王莽(2)领会:中原与四夷(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关系,焚书坑儒,司马相如与汉赋,皇帝庙号、谥号、与陵寝号的区别(3)简单应用:万里长城的文化意义,徐市(福)入海求仙,避讳的象征意义(4)综合应用:中国文化大一统形成的地理环境特点,孟姜女的传说,从秦始皇陵看“千古一帝”,“三纲五常”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秦汉时期以少胜多战例的军事学意义3、一般(1)识记:章邯、蒙恬,项梁,彭越、英布,灵渠、秦始皇兵马俑、阿房宫(2)领会: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的传说(3)简单应用:蝌蚪文、大篆、小篆、隶书的演变过程(4)综合应用:小农经济对文化大一统的呼唤,秦汉时期的与匈奴之战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意义第七章中国文化古典精神的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了解魏晋玄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实质,进一步把握这一时期文化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和秦汉文化的否定之否定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于魏晋文化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互动关系的理解。(二)课程内容1、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的背景(1)政治形势长期动荡不安(2)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入主中原(3)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4)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5)谶纬之学(6)王充与《论衡》(7)张角与黄巾起义(8)曹操、孙权、刘备 (9)五胡十六国2、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1)胡汉文化交相辉映(2)“二学二教”争衡融合(3)王弼、嵇康、阮籍(4)张陵、葛洪、陶弘景(5)刘渊、石勒、拓拔宏、宇文泰(6)玄学、道教、佛教(7)范缜与《神灭论》3、魏晋南北朝文化叛逆性特征(1)轻视皇帝,否定皇权(2)蔑视礼法,不守纲常(3)曹丕、谢安、孔融、刘伶(4)鲍敬言的《无君论》(5)竹林七贤4、魏晋南北朝文化残忍凶暴、荒淫腐朽性格(1)残忍凶暴,草菅人命(2)荒淫腐朽,奢侈无度(3)王恺、石崇5、魏晋南北朝文化注重自我、张扬人性的性格(1)珍惜生命,渴求永生(2)情深意切,表里澄澈(3)凭心而动,任率自然(4)不邀世宠,轻待权贵(5)处惊不乱,镇定自若(6)纵酒为达,挥麈如仙(7)崇拜美色,风流自赏(8)王羲之、陆机、陶渊明、左思(三)考核知识点1、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形成的背景2、儒学、玄学、道教与佛教3、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4、五胡十六国5、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6、魏晋南北朝文化叛逆性特征7、《论衡》、《神灭论》、《无君论》在当时及后世的影响8、竹林七贤9、魏晋南北朝文化残忍凶暴、荒淫腐朽性格10、魏晋南北朝文化注重自我、张扬人性的性格(四)考核要求1、重点 (1)识记:曹操、孙权、刘备,王弼、王羲之、陶渊明、刘伶、阮籍、嵇康、葛洪、陶弘景(2)领会:王充与《论衡》,范缜与《神灭论》,(3)简单应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异同,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措施,“二学二教”的冲突与融合(4)综合应用:魏晋南北朝文化注重自我、张扬人性的性格,魏晋南北朝文化叛逆性特征,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性特征2、次重点(1)识记:桓温、张陵、陆机、寇谦之(2)领会:儒学、玄学、道教与佛教(3)简单应用:竹林七贤的时代意义,道教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4)综合应用:魏晋南北朝文化残忍凶暴、荒淫腐朽性格,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的原因3、一般(1)识记:左思,张陵、张角,王恺,石崇,刘渊、石勒(2)领会:建安七子,五胡十六国(3)简单应用:谶纬之学,游牧文化的特点,南北朝时的“灭佛”运动(4)综合应用:胡汉文化交相辉映第八章中国文化的隆盛时代──隋唐时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隋唐时代文化隆盛的原因及其特征,把握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脉络,从各民族深入交往与中外开放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规律性。(二)课程内容1、隋唐文化隆盛的背景(1)民族融合继续发展(2)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3)社会经济高度发展(4)政治统治经验丰富(5)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6)魏徵、尉迟恭、秦琼、狄仁杰(7)科举考试的创设(8)黄巢起义2、隋唐文化隆盛的主要特征(1)雄阔壮丽,气势磅礴(2)雍容大度,胸襟坦荡(3)热情奔放,色调明快(4)高仙芝、哥舒翰、阿倍仲麻吕(晁衡)(5)莫高窟的飞天(6)唐蕃会盟碑与南诏德化碑(7)王勃、王维、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李商隐(8)大运河、长安城、大明宫3、隋唐隆盛文化的性格体现(1)宽容大度,开明开放 (2)无畏无惧,勇于冒险(3)冼夫人、长孙皇后、上官婉儿(4)孙思邈(4)玄奘西行、鉴真东渡(5)安史之乱(三)考核知识点1、隋唐文化隆盛的背景2、隋唐文化隆盛的主要特征3、隋唐隆盛文化的性格体现4、大运河开凿的文化意义5、群星璀灿的唐诗作者群6、科举制度的创设7、各族人民间的文化吸纳8、隋唐时代的对外文化交流9、黄巢起义与安史之乱(四)考核要求1、重点(1)识记: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魏徵、狄仁杰,王勃、王维、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李商隐、孙思邈(2)领会:贞观之治,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本章所载唐诗(3)简单应用:莫高窟的飞天(4)综合应用:群星摧灿的唐诗作者群,大运河开凿的文化意义,隋唐隆盛文化的主要特征及性格体现,科举制度的创设2、次重点(1)识记:阿倍仲麻吕(晁衡)、尉迟恭、秦琼(2)领会:开元之治,唐蕃会盟碑与南诏德化碑(3)简单应用:安史之乱,士族地主的特征(4)综合应用:各民族间的交往与文化的吸纳,政治舞台上的女性,隋唐时代的对外交往、异域文化的引进3、一般(1)识记:房玄龄、高仙芝、哥舒翰(2)领会:长安城、大明宫(3)简单应用:黄巢起义,九品中正制(4)综合应用:唐时的三次崇佛高潮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开放──宋元时期(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宋元时期中国文化开放性特征与宽容大度的性格及其形成的背景,理解宋元时期科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把握宋元文化的差异性。(二)课程内容 1、宋元文化开放性特征形成的背景(1)两宋科技文明的发达及商业的繁荣(2)蒙古大帝国的建立(3)毕昇的活字印刷术(4)沈括的《梦溪笔谈》(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2、宋元文化开放性特征(1)对外贸易发达(2)中欧往来空前频繁(3)与亚非各国往来密切(4)《马可·波罗游记》(5)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3、宋元文化宽容大度性格(1)宋文化宽容大度性格(2)元文化宽容大度性格(3)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4)杨业、岳飞、李纲、宗泽、文天祥(5)苏轼、秦观、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6)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司马光、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丘处机、耶律楚材(7)杯酒释兵权4、宋文化其他主要特征(1)内敛阴郁,悲凉雄壮(2)致密精细,完备成熟(3)精巧内趋,文气十足(4)屈从外敌,不敢抗争(5)甘心受辱,苟且偷生5、元文化粗俗凶悍性格(1)粗俗野蛮,缺少修养(2)野蛮杀戮被征服地区人民(3)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严重(三)考核知识点1、宋元文化开放性特征形成的背景2、宋元时代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成就3、宋元文化开放性特征4、宋元文化宽容大度性格5、维护国家安宁的民族英雄6、宋词、元曲的重要作者群7、宋文化其他主要特征8、元文化粗俗凶悍性格(四)考核要求1、重点 (1)识记: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岳飞、范仲淹、文天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关汉卿、马致远,程颢、程颐、陆九渊、张载(2)领会: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沈括的《梦溪笔谈》,本章所载宋词、元曲(3)简单应用:杯酒释兵权(4)综合应用:两宋科技文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宋元文化开放性特征,理学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其对于宋文化的影响2、次重点(1)识记:杨业,秦桧,宋徽宗赵佶、秦观、柳永、欧阳修、王安石、朱熹、陈亮、叶适、王实甫,耶律楚材、丘处机(2)领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郭守敬的《授时历》,宋元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商港,从中亚到西亚的主要陆路交通道路(3)简单应用: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宋文化精巧内趋、文气十足的特征(4)综合应用:宋文化内敛阴郁、悲凉雄壮特征形成的原因,宋文化胆小怕事、柔弱怯懦性格的主要表现3、一般(1)识记:李煜,司马光(2)领会:《马可·波罗游记》(3)简单应用:宋代守内虚外政策的形成(4)综合应用:元文化粗俗凶悍性格形成的背景及其主要表现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明清时期(1840年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在西方文明加速发展之时,明清时期中华文明前进速度明显降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下坡路的原因及其影响,进一步理解封建社会末期文化腐朽、愚昧的特征。(二)课程内容1、明清文化腐朽、愚昧特征(1)君主专制的极端化(2)闭关锁国的严密实施(3)明太祖朱元璋、康熙、雍正、乾隆(4)三宝太监郑和(5)戚继光抗倭(6)郑成功收复台湾2、明清文化凶残暴虐性格(1)滥杀功臣、朝臣(2)擅兴文字狱(3)解缙(4)刘瑾、魏忠贤、李莲英(三)考核知识点1、明清文化腐朽、愚昧特征2、闭关锁国国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3、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4、郑成功收复台湾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5、明清文化凶残暴虐的性格特征及其影响(四)考核要求1、重点(1)识记:明太祖朱元璋、康熙、乾隆,解缙,李莲英,马戛尔尼(2)领会:清代编纂《四库全书》对中国文化的破坏(3)简单应用: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4)综合应用:明清文化腐朽、愚昧的特征,闭关锁国国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2、次重点(1)识记:徐达,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雍正(2)领会:戚继光抗倭(3)简单应用:太监败政的原因,朝贡贸易的实质(4)综合应用:明末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沿海的骚扰,明清时期文字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一般(1)识记:胡惟庸、蓝玉,王振、汪直(2)领会:明朝的东厂、西厂、内行厂(3)简单应用:(4)综合应用:明朝中后期抗倭的意义,郑成功收复台湾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结束语:中国传统文化的阵痛与新生──1840年后(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近代以降中国在大炮威逼之下被迫开放与缓慢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主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文化重新发扬光大的重要意义。(二)课程内容1、西方列强的入侵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4、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考核知识点1、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2、洋务运动的口号与实践3、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口号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考核要求 (1)识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领会:师夷长技以制夷,科学、民主(3)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4)综合应用: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有关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一)教材1、指定教材:颜吾:《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修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2、参考教材:林汉达等:《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二)对社会助学的要求本课程共3学分,建议总课时54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章次内容学时第一章文化与历史文化2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发生──远古时代6第三章中国文化的幼稚时代──夏商时期4第四章中国文化“人本”特征的初步定型──西周时期6第五章中国文化的辉煌时代──春秋战国时期8第六章中国文化的统一与一统──秦汉时期6第七章中国文化古典精神的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6第八章中国文化的隆盛时代──隋唐时期6第九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开放──宋元时期4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暮──明清时期(1840年前)4结束语中国传统文化的阵痛与新生──1840年后2合计54(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为:“识记”为30%、“理解”为30%、“应用”为40%。2、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四)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1)从时间上计算,人类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历经()万年之久。A一千B五百C二三百D一百(2)下列古籍中,()属于儒家四书五经。①《中庸》②《史记》③《墨经》④《诗经》⑤《道德经》A①③B①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 2、填空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空悲切。3、名词解释题文明4、简答题秦汉时期文化统一的主要内容有哪一些?5、论述题试述魏晋南北朝文化叛逆性特征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