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21 发布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毕业论文.doc
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1、情感教育11.1情感教育的内涵11.2情感教育的特征22、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32.1实施情感教育符合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32.2实施情感教育符合高中生情感心理需求32.3实施情感教育符合古诗词的情感内蕴要求43、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43.1提升道德感43.2培养理智感63.3发展美感64、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方法74.1导语激趣74.2体验文本情感84.3融会贯通内化情感9结论10注释11参考文献12致谢13II 引言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不仅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提升文学修养的重要时期。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特殊载体。“情以物发,辞以情发。”情感是诗词的生命和灵魂,是诗词人文情怀的主线。在古诗词教学中,情感的唤起、渗透、濡染,能开启古诗词中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因此在古诗词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情感教育1.1情感教育的内涵《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因此情感分为高级、低级和中间层次。培养人的情感,主要是对人类高级社会情感的培养。情感是相对于认识的概念,情感教育即是一个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关于情感教育的内涵,中西方学者都有过相关的探讨。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召开的一个世界性的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西方学者基本上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可见情感教育的提出,并不是要彻底地否定现行教育实践,只是要对现行教育实践进行一种补偏救弊。然而受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及宗教生活的影响,西方的情感教育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价值或多或少的也受到了影响。因此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应注意批判。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研究探讨,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是朱小曼和鱼霞出版的相关著作。朱小曼在《情感教育论纲》中说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特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鱼霞在其著作《情感教育》中提出:“第12页共13页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以人的情感层面为对象的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尊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自己的内在情感,净化心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1.2情感教育的特征情感教育是与认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这里所探讨的情感教育特征主要是针对具有“唯认识教育倾向”的教育过程而言的,也是情感教育内涵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情感教育的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时代性古代情感教育强调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古希腊雅典教育的核心是和谐教育,即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熏陶。在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因深受人性哲学和儒学治学传统的影响,一方面注重学问,另一方面注重情趣。例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时的情感教育体现了当时存在着的历史要求,因此具有较低层次的现实性。而当代的情感教育建立在承认现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在当代教育改革中不断发展,它不回避科学的认识教育,深深扎根于人们真实的生活背景下,可以说它是为现代人生活的更好,提高现代人的思想境界而服务的,它具有时代性。(2)创造性情感教育的创造性,一方面是指情感教育没有固定的和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在情感教育理论观念的引导下,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是指情感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动机,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提升他们的创造性素质。(3)人本性情感教育的人本性是指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心理状况,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自己的情感,发展高级社会情感。情感教育的关注点、着眼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有助于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兴趣得以调动。整个教学活动不再是赤裸裸的知识传授,学生也不再是机械的运转,他们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第12页共13页 2、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2.1实施情感教育符合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首先,在高中古典诗词中实施情感教育体现了语文课改的灵魂—“以人为本”。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具有教育的立场,而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立场,这个基本立场就是“以人为本”,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灵魂所在。同时,《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也重新界定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第一次将语文的人文性当做课程性质提出来,是对语文课程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而情感教育恰恰能够突出语文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中华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其丰富的内蕴极其适合做情感教育的素材。在古典诗词中实施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进诗词的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达到情感的碰撞,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古人思想的熏陶,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这正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要义之所在。其次,在高中古诗词中实施情感教育展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目前把语文教育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实施能够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占据一定的比重,而且选入的都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极具思想文化底蕴。因而,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应该承担起情感教育的重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2.2实施情感教育符合高中生情感心理需求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这一阶段是个独特而敏感的过渡期。初中初步形成的一些心理、情感,在高中阶段得到加强并趋于稳定,新的情感体验也在形成,特别是社会性情感进一步发展。因此,他们的情感极具可塑性。另一方面,高中生的情感需求较为强烈,期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家人的认可,渴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希望得到真挚的友谊,他们开始萌发朦胧的爱。然而当代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宠爱和呵护下成长,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关心呵护人,缺少同情心。同时在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下,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十分的脆弱,很容易形成消极的态度情感,影响身心的发展。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⑪第12页共13页 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他们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和昂扬向上的美好情感,增强自我的情感调控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2.3实施情感教育符合古诗词的情感内蕴要求古典诗词是中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精炼优美的语言,有着严谨和谐的结构,有着含蓄隽永的情感,而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人文情怀之所在。“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可以说没有情感活动就没有诗词的产生,可见情感在诗词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诗歌教学仅仅从认识层面开展,完全忽视了诗歌的情感内蕴,使得诗歌教学变得乏味,诗歌的教学任务也得不到很好的实现。所以说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充分关照诗词情感内蕴,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诗词中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与诗词中的情感产生交融,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古人积极健康情感熏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让诗词作者的情感找到知音。这不仅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更是诗词内蕴的要求。3、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高中课本中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古诗词的教学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培养。以人教版的高中古诗词为例,其中情感教育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提升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高级情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同情、反感、眷恋、疏远、尊敬、轻视、感激、爱、憎、背信弃义等属于道德感;同志感、友谊感、爱国主义感、集体主义感,也属于道德感。⑫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够对自身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同时对人格的形成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的诗学教育历来十分重视道德情感的教化功能,孔子曾曰:“小子何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人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词作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工具,应该为现代语文教学所认识,让它在古诗词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1)爱国忧民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曾说过:“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国魂,民族根,而中华诗歌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⑬第12页共13页 同时,这也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在高中古诗词中有大量的爱国忧民诗篇,这些诗篇充分展现了诗人炽热浓烈的爱国忧民情感。诗词中的每一句都是作者血与泪的凝聚,极具震撼力。这些诗词的代表人物有屈原、文天祥、陆游、杜甫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对人民的一份眷念。作为“诗圣”的杜甫,总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诗作处处流露出爱国忧民的情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是诗人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展望长安为主的七律组诗的第一首,诗人心系黎民百姓,通过巫山巫峡的景象描写,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选入高中课本的还有《登高》、《蜀相》、《咏怀古迹》等,这些诗篇都真实的体现了诗圣杜甫的爱国忧民情怀。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教授这些具有浓郁爱国色彩的诗篇,并把热爱祖国、关爱人民的理论强行加在学生身上,那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必然会产生不佳的效果,甚至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走进诗人的爱国情感世界,让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认同这些思想理论。(1)友谊爱情表达真挚的友情、歌颂纯真的爱情的诗篇在高中古诗词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对于友情,王勃曾咏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他眼中只要是知己,相隔再远也没关系;白居易也曾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这些诗句中所表达的友谊真诚而且令人羡慕,正好给高中生以正确的指导。爱情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个禁果,但它却极具诱惑力。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写爱情的诗句,如:“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虽说古代的爱情观念有些不可取之处,但是对爱情的坚贞,对所爱之人的真诚,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2)乡思离情乡愁一直是诗人笔下钟爱的情感。乡思离情包含着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对故土的依依不舍,这是人最脆弱的情感部分,也是最真挚、最稳定的情感部分。古人十分重视乡情、亲情,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歌颂了伟大的母爱,同时也表达出儿女对父母的一片深情。高中古诗词中也有表达这部分情感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唐.白居易《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第12页共13页 (纳兰性德《长相思》)。透过这些动人的诗句,品味着这些动人的情感,学生能不感动吗?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疼爱,把亲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认为理所应当,再加上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很容易与家人形成代沟。他们无法体会父母抚养子女的艰辛,无法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盼。因而教师应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古诗词的教学中,让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体验。3.2培养理智感理智感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和人的认知活动,求知欲、认知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等相联系。⑭中华古典诗词,具有耐人寻味性和哲理性。诗词的创作不仅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同时经过反复的锤炼,含蓄内敛,而且饱含着诗人对人生、对生命、对未来的认识与看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这些诗句不经过仔细地推敲、品味是很难发现其内蕴的。虽然高中生的好奇心和独立意识较强,兴趣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但是他们的知识系统不成熟,社会经验欠缺。因此需要理性的情感指导。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获得愉悦感、幸福感、自豪感,同时这种认识活动产生的情感又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去完成更新的、更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动力,从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高中生的理智感。3.3发展美感美感,即审美感,指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人的道德行为给予评价时产生的具有愉快和倾向性的体验。⑮中华古典诗词是一种美的艺术,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如画般的意境让人欣赏到情感美、自然美、哲理美。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中学语文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⑯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把蕴藏在诗中的美挖掘出来,让学生在审美满足中接受教育,是具有一定价值的。(1)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诗歌不仅是情感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不应该忽视语言的品析。古诗词的语言美,一方面表现在练字、用词上。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杜甫“为人生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都说明了这一点。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沁园春·长沙)中的“看”字引领诗句,描绘出深秋季节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另一方面表现在音乐美、结构美上。古诗词一般可以和乐而唱,而且古诗词的创作一般讲究押韵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音律感极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从而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第12页共13页 (2)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古典诗词精炼且含蓄,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来表情达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通过选取落木、长江意象,营造出苍凉萧索的意境,具有凄楚美。“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只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雄伟奇特。诗歌的意境或萧瑟或幽静或雄奇,品味这些诗歌意境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走进作者的世界。(3)品味诗词的主题美古诗词的主题十分的丰富,有的述志抒怀,有的彰显人生体悟,有的歌颂美好事物……比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便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但又立志报国的情怀。“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诗歌的主题品味可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了解客观世界,丰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智慧感悟中启示人生,从自然规律中领悟人生,来达到审美升华的最高目的。4、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方法情感的发展是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高中生的情感发展处于黄金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受升学压力、社会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知识情感特征的影响,高中生的情感易波动,可塑性较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作,都是作者情感与智慧的产物,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营造易于学生情动的教学环境,通过充分挖掘诗词中的情感意蕴,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推动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中认为:“情感教育是在教育指导下,个体情感世界发生变化、人生经验发生改变的过程,它由情动—感受、体验—理解、价值体系化—人格化三个相互联系并相互过渡的过程构成,三者之间是后者包容前者的递升过程。”⑰古诗词的情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独立的教育方式,它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时,也应该重视古诗词的认识教育,让认识教育促进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反过来推动理智教育发展,从而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4.1导语激趣第12页共13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古诗词的教学一开始就应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抓住导入课文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就像音乐家演唱歌曲,第一个调定的好,后面才能如鱼得水。利用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再者,语文教学导语的设计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教学对象等,灵活运用的。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体验。例如: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曹操是战国时期的一代枭雄,其诗词作大气磅礴,在初中时我们有学过诗作,看有同学还记得吗?……,并说说其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曹操的作品《短歌行》,一起来看看这位枭雄通过此作品传达的情感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作品是否相同?这段导语具有知识性和启发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他们的思维,老师再因势利导的讲解新课,能收到较好的效果。4.2体验文本情感导语激发的学习兴趣,具有短暂性。如果后面的教学活动乏味,或不能让学生走入诗词的世界,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就会逐渐减弱,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智慧与情感,实现情感的碰撞,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这是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首先,反复且多样地吟诵诗句,初步体验情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人的情感与智慧往往凝聚在诗词句中。因此古诗词应该多读,但读不是瞎读、乱读,而是读的有艺术,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觉得反复读诗是一种机械的重复,毫无趣味可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以由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或者竞赛式、比较式朗读,亦或个体朗读、集体朗读。丰富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不能让诵读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就舍本逐末了。优秀的朗读,比单纯的讲课分析效果更加优越。何为优秀的朗读?我们认为: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准节奏;第三、读出感情。“读出感情”是其中最重要的,然而它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渐提升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穿插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朗读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形式灵活且多变,不但适合高中生的心理情感发展需要,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创设情境,产生情感碰撞。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古诗词教学要积极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以境带情,以情动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设一定的音乐或图画,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李煜的《虞美人》一词,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几多愁》,学生在这哀怨婉转的歌声中,感受词人的孤独愁苦,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词所要表达的意境中。又如学习杜甫的《登高》一诗,出示多媒体画面,秋叶乱飞大江东去,孤单体弱的诗人登楼骋怀,……第12页共13页 ,让学生感受诗歌爱国、忧民、伤时的复杂情感,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次,发挥想象力,衍生情感的共鸣。叶圣陶先生说:“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想象,自然诗歌的学习也离不开想象的发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经过作者一定的艺术加工而承载了具有一定具体生动的生活图像。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勾勒出具体的图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更易于与诗词作中的情感形成共鸣。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几句词画面感较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勾勒出一幅幅画卷。接着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类似的生活体验,来体会词人此时此刻的情感。这样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词作的理解,而且更易于学生与词人情感形成共鸣。最后,品味语言,赏析形象,领悟主题。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民族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⑱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集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味,不仅是挖掘诗人智慧的前提,也是挖掘主人公形象的必经过程,更是把握诗歌主题的基本途径。教师引导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仔细玩味,感受领悟诗词丰富的情感内蕴,达到审美过程中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瘦”分析,我们就可以挖掘出主人公消瘦、愁苦的形象,以及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珍爱亲人,正确处理自己的愁绪。所以,学习古典诗词,应该让学生在体验诗歌语言美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展现的思想美,提高自己的素养。4.3融会贯通内化情感从根本上说,情感教育就是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并逐渐将社会的文化的客观价值移入人格内部,使人形成融合统一的价值体系。情感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价值体系化—人格化。⑲第12页共13页 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诗词内蕴的感悟上,而应该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加深体验感受,进而内化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系统。因为高中生知识系统不完善、社会经验不足,在情感内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老师在这一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内化古诗词中的情感,达到人格化的目标。第一,对比分析,走出诗境。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较大,数量多且题材丰富。通过相同诗歌主题,不同诗词内容的鉴赏学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学生的视野,以使学生对某一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如: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同是表达作者爱国忧民、壮志未酬之情,然而所用意象、表达技巧有所区别,通过分析二者的区别,可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生成自己的价值观。第二,联系写作,内化情感。情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习得的信念、价值观,组织到一个和谐的内在系统中,用以指导实践,让学生受到一次完整的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写作的时机,让学生把感受到的情感寄托在某种意象上,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创建一面诗歌墙,把学生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特别是那些表达健康向上情感的作品,应该重点表扬。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培养兴趣爱好,找到幸福感、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结论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继承弘扬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深入的挖掘其人文意蕴,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人生的启示。因而在高中古诗词中实施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应该把握学生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点,抓住诗歌的人文意蕴,从导语开始激发学生兴趣,合理设置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品,境中析,想中悟,从而融会贯通内化情感。然而,要想真正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让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散发自身的魅力,促使理智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第12页共13页 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22.林德崇等.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00蔡笑岳主编.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3-74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4-19、53-54、83-113.《列宁全集》第25卷,第2版[N].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7《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J].《中华诗词》1999年第6期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7、141-170.方致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67-168.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学说.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57.第12页共13页 参考文献[1]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方致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4]文史知识编辑部.《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5]叶圣陶著,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7]肖驰.《中国诗歌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0]韦玉红.对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1,(3).[11]王春雨.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杂志,2013(09).[12]朱昭峰.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6).[13]邢贤祥.让学生的情感在古诗文中得到陶冶——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略谈[J].新课程(中学)杂志,2013(04).[14]陈洁蓓.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2).[15]周小燕.新教材诗歌教学三步曲[J]现代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16]赵成锋.中学古诗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文学教育(下)2010,(01).[17]么贵生.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06).[18]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学说[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9]《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J]《中华诗词》1999年第6期第12页共13页查看更多